短文网

短文/随笔/诗歌/散文/心情/作文/唐诗/宋词/故事/成语/日记/语录/哲理

躺在炕上的父母

每次回老家,看见躺在炕上的父母,我的心不由自主涌起一股酸楚,有种无奈的感觉,但在无奈的同时也心存欣慰。无奈是父母因为疾病导致的后遗症,只能卧床;而欣慰的是我的大弟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的心稍有安慰。

父亲今年已经八十八岁了。我的父母原来一直住在市里花样年华小区,当时买房时考虑父母年龄大,就选择陈仓园片区,一是这里居住人口多,旁边就是当时还在营业的宝商佳美家商场,附近也有菜市场,购物非常方便;二是这里商家众多,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吃饭方便;三最为关键的是这里离渭河特别近,父母每天可以去渭河岸边散步,渭河堤岸上老人特别多,在那里老人们可以拉拉家长。

2016年10月的一天早上七点钟左右,一阵阵电话铃声响起,一看是陌生号,想又是骚扰电话,就没有接,电话仍不停的响,只好接上,听对方声音不熟悉,问有事吗?对方告诉我说:“你父亲突然昏倒在家里了,我是住在你父母隔壁的邻居。”一方面我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急忙告诉让打120,我马上赶过去。

早晨路上车少,从我住家过去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在前往的途中,得知父亲已经送往陆军第三医院。急忙往三医院去,到医院后,父亲已经在急救室,看着医生在为父亲做各种检查,当时父亲尚在清醒当中,我还安慰父亲说:“没事,医生告诉送得及时,检查做完,就开始打针,住一段时间就会好的。”父亲也高兴地点点头。

大约过去二三个小时,检查完毕,父亲已经住上院,安静地在床上躺着打吊针了,我悬着的心也放下了。因为父亲当时快八十了,看着父亲能说话,医生告诉我采取保守治疗。我的母亲也曾经得过脑梗,由于住处离医院近,在最佳的治疗期,采取了溶栓药物,效果非常好,于是我就问医生,怎么没有采取溶栓治疗,医生告诉我,从我父亲送来了解的情况得知,发病时间在早上六点左右,送到医院做各种检查,已经快十二点了,错过了最佳的溶栓治疗时间,再加之来时,人还是清醒的,考虑年龄大的原因采取了保守治疗。结果到了晚上,父亲开始不能说话了,虽然医院也采取了各种治疗办法,但最终的结果是,父亲从此不能言语了,右半身不能自由活动,为此我常常自责自己,为什么当时不坚持采取溶栓治疗呢?导致父亲从此躺在炕上,时有清醒,时有糊涂。让我终生遗憾万分。

母亲由于在年轻时照顾我们弟妹五人,长年劳累,导致腿关节变形,走起路来常常感觉疼痛,2012年母亲住院换了左腿关节;2013年母亲突发脑梗住院,由于及时治疗,没有留下太多后遗症,但是,由于母亲眼睛患有白内障,虽然经过手术治疗,但看东西仍然模糊,在加之脑梗后神经压迫右眼,致使右眼几近失明,为此我让朋友还专门邀请北京的眼科专家会诊,考虑母亲年龄大,要开颅治疗危险性大,只好保守治疗。今年二月初母亲晚上上厕所滑到,致使左腿肌肉拉伤,疼痛使母亲不能动弹,虽然打了五天针,疼痛感稍有缓解,但从年初母亲就不能下炕了。

自从父母亲先后患有脑梗后,一方面父母坚决不愿意在市里住了,二是由于行动不便常年在楼上,心里也心慌,就让二老回老家居住。

我的老家在“千载佛家圣地,万世人文敬仰“的法门寺所在地——扶风县,弟弟在老家有一院宅基地,在村的西头,位于村的中心位置,旁边有一照壁,一颗硕大皂角树,视野开阔,是村里老人的聚集地,大家在这里可以说长论短,纵论天下事,父亲回家住后,每天用轮椅推出来,虽然不会说话,但可以在这里听大家议论,消除心中的寂寞和孤独,也可以看看南来北往的人,对心灵也是一种慰籍。母亲眼睛虽然看东西模糊,但因为在熟悉的地方,自己也可以在院内走走。

但从今天早上一切都变了,母亲自从摔倒后,身体一直不好,两个老人只好在炕上躺下了。年前年后我多次穿梭于老家与市里,每次看到躺在炕上的父母,让我感触颇深。

父亲已经在炕上躺了七个年头,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久病床前孝常在”。父亲在炕上躺了七个年头,是我的大弟一直在家全身心的照顾,七个年头里父亲没有吃过一粒药,没有得过一次病,身体没有发生过一次溃烂,每天干干净净。虽然父亲由于消化系统紊乱,时不时就会便秘,但一日三餐,顿顿按时吃饭。每天早上,我的大弟给父亲一瓶新鲜羊奶,一个鸡蛋,中午两碗面条,晚上一碗稀饭,隔三岔五去镇上为父亲买羊肉泡馍。父亲吃饭时有个习惯,中午的面条不能有一点菜,我的弟弟为了使父亲吃得有营养,就在面条里多放些肉,以保持父亲身体营养的充足。

我记得在2022年的一天,大弟打来电话,父亲已经好几天不吃饭了,我急忙回老家,看见父亲瘦小的脸庞,身体瘦骨嶙峋,我一阵心酸,泪水夺眶而出。父亲看见我,用右手一抓一指,不断在胸上砸,我同弟弟两人不知所措,尝试了多种猜想,父亲只是摇头,在我俩茫然之时,我看见父亲的手指向南边,想想是不是父亲想我小弟了,于是告诉父亲是不是想永新(我小弟名字)了,父亲突然使劲地点头,我们急忙打电话告诉小弟,父亲想他了。父亲在电话中听到小弟的声音,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小弟在上海工作,其他弟妹都在宝鸡及县上工作,离家近,常常可以回家,小弟离得远,一年才能回来一次,父亲虽然脑痴,但对子女都记的一清二楚,好长时间没有见到我的小弟,由于不能言语,只能采取这种极端的办法表达思念之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看见父亲高兴的样子,我潸然泪下,这就是人间至纯至真的父爱。

父亲虽然七八天没有吃饭,人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但精气神还在,医生检查完,各项指标都正常,把玛丁啉药研成粉末同水一起喝,以增加胃动力,不一会父亲就感觉有饥饿感和食欲感,随即喝了一碗稀饭,后来又打了几天能量,身体不久就恢复了。

母亲自从不能下床后,又给大弟增添了照顾的难度,一个在床东头,一个在床西头,特别母亲刚摔后,一点也不能动,只能平躺在炕上,每次吃饭时,我的大弟要把母亲扶起来,身后垫上被子,母亲背靠在被子上面,才一勺一勺喂饭给母亲吃,此情此景就是人间对“真爱”的诠释,它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

父亲已经在床上躺了七年,七年里,我的大弟,一日三餐,要把父亲从炕上抱下抱上,在加之上厕所,我粗粗算了一下,仅这个重复动作,每天至少一上一下共14次,天气好,每天把父亲推出推进早晚各一次。正如常言说“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因此我每次回家,母亲告诉我:村里谁家为抚养老人几个孩子常常吵架,谁家为给老人看病常闹得不可开交,谁家老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谁家老人害病后无钱治疗,莫名其妙地离世等等,永福(我大弟名字)人老实,勤快,对我们照顾得非常好,我们也知足了。从母亲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是满意的,是幸福的,我告诉母亲,人老身体疾病多,是正常的,永福对你们的无怨无悔、尽心尽力的照顾二老应该感到幸福,也是应该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在艰苦的环境里把我们养大,帮我们成家、立业,我们每一位子女都应该用孝心去为父母的晚年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让父母无忧无虑的安度好晚年。

应该说我的父母是幸福的,老两口躺在炕上不离不弃,相互陪伴,虽然疾病缠身,但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关键是作为子女用怎样的心态去尽孝道。反观现实社会,特别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子女多外出打工,留下了许多孤寡老人,其生活质量、生存环境着实令人堪忧,相对城市好些,各种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中心等等比比皆是。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7亿人,人口老龄化率达到21%以上,我市60岁以上人口75万人,人口老龄化率在22%以上,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着力解决养老服务的深层次问题,努力提高亿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成为当务之急。我个人认为关键是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这才是问题的重中之重。

我国社会是“为下不为上”的畸型社会,在现实的社会中我们的父母可以为子女倾其所有,可以为子女或者为照顾孙子分崩离析,在我身边特别是退了休的老人基本都是天南地北,天各一方,而为了老人我们扪心自问谁能够像对待子女、孙子一样对待父母呢?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古人常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更别说大过天地的“生养之恩”。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让孝道成为全社会的一种美德,不断传承发扬广大。

看着躺在炕上的父母,看着渐渐老去的父母,一丝丝伤感涌上心头,作为长子的我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泪流满面,父母的一生是在艰苦环境中成长的,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历经了新中国成立,历经了三年自然灾害,历经了十年动乱,在儿女成家立业之后,在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之后,又步入了老年,在本应该享受生活之时,又疾病缠身,让我们做子女的常感内疚、自责。

父母在,家就在,我衷心地希望我的父母在有生之年,心情愉悦,活得无忧无虑,使我们作为子女的可依偎、可照顾,用我们绵薄之力尽好孝道。

写于2024年2月21日

随机推荐:
万用表数字 高精度 滑板初学者 青少年 反季真丝 桑蚕丝 涡轮蝶阀 触摸屏 扎头发皮筋发圈 简约 柜机空调 2匹 曲面显示器24 瓷砖修补剂 陶瓷膏 折叠家用梯子 礼服连衣裙 名媛 气质 洗眼液 清洁 抗菌消炎 奥特斯空调 仿真狗毛绒玩具 男士夏季短袖 ultra boost 华为畅享7s手机壳 淋浴喷头顶喷 MOVEUP 锅家用炒菜 更多精选文章>>>

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本站纯公益性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